内容字号:默认大号超大号

段落设置: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

字体设置: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

素质教育的“昆山样本”

2019年03月18日 12:39 来源:未知 人气: 手机版

匝间耐压测试仪,周世立,大顺店,1500,孙强,傲鹰的纯洁祭品,郑州大学附属卫校gxj,莎莎化妆品官网

日前,由全国少工委办公室、中国少年科学院主办的“中国少年科学院 小院士 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暨辅导老师培训活动”在江苏昆山举行。在这次活动中,昆山石浦中学学生张海浩获“十佳小院士”。至此,昆山市获“小院士”的学生总数达25人,占全国近五分之一。

昆山市教育局局长褚志愿告诉记者,昆山是江苏省实现“两个率先”的排头兵,教育部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,在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,创设环境培育区域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,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作贡献。

“娃娃”传承,“小昆班”遍地开花

昆山市市委书记管爱国在多个场合强调,“文化是昆山发展的内在优势。”

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 ”11月2日下午3点,记者走进昆山市第一中心小学,校园里传来小昆班学生婉转而稚气未脱的昆曲唱腔。校长张国华告诉记者,学校小昆班每年有15万元的专项经费,聘请苏昆剧团专业演员指导学生训练,排练了多出折子戏、编写了校本教材、拍摄了艺术教育专题片,目前共有小演员近40名。

作为昆曲的故乡,昆山对昆曲春苗的培养,可谓是“有求必应”,各级政府每年为“小昆班”投入资金达几百万元。近年来,“小昆班”不仅排演了《游园》、《小宴》等传统折子戏,还排演了《海力布》、《都市里的狼》等课本剧和新编童话音乐剧,创作排练了昆曲集锦《姹紫嫣红》。除了在国内演出,还远赴澳大利亚、日本、香港等地交流演出。

在今年举行的第十五届“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”总决赛上,昆山第一中心小学房艺嘉等3名学生摘得全国“小梅花”金奖。至此,昆山的学生获此殊荣者已达31人。

如今,小昆班“遍地开花”,学昆曲、唱昆曲在昆山蔚然成风。“在孩子们的举手投足间,你能感受到古老昆曲那青春的生命力。”褚志愿说,激发中小学生对文化的热爱,让艺术之花在这些新生代孩子心中盛开,这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。

科技创新,“小院士”越来越多

在昆山市青少年宫获奖作品展示厅,一项名为“自控输液器”的发明引起记者注意。指导老师韩仕龙告诉记者,发明者是昆山开发区高级中学学生徐凯敏,在2008年首届青少年发明家评选中,他被授予“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”称号。

“素质教育的灵魂,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。”褚志愿告诉记者,昆山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培养,在全市中小学推行科技素质教育,为昆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孕育科技创新人才。

对科技教育载体的投入,昆山显得“财大气粗”。投资8000万元建造昆山市青少年宫、费俊龙航天科普馆,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昆山市青少年实践活动基地,并与科协投资60多万元在昆山市实验小学建成少年科学院科技教育活动基地。

实验小学的航模、城北中心校的生态教育、柏庐实验小学的地震教育、周市中心校的机器人、蓬朗中心校的天文等,一大批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。在第六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,昆山选送的74件青少年发明作品,共获16个金奖、18个银奖、24个铜奖,获奖总数列全国县级市榜首。

昆山市青少年宫主任边晓红告诉记者,为使具有创新精神的孩子获得后续发展,青少年宫将打造“小院士”培训基地、创新工作室等,让这些“好苗子”真正成长为昆山发展所需的创新人才。

多元评价,为终身发展奠基

在昆山,考试分数不是评价学生的单一标准,而是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。正如褚志愿所说:“昆山的素质教育,着眼点就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。”

营造素质教育生态环境,昆山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实行教育综合考评。昆山教育局教科室主任周强告诉记者,考评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,而是从教育管理、办学特色等方面综合考虑,并向全市公布结果,“有的学校考试成绩很好,但违背素质教育规律,名次就不会靠前。”

“素质教育,就是要给学生和老师发展空间,强调个性发展,注重特色教育,实行多元评价,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。”褚志愿告诉记者,这正是时任全国政协常委、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提出的“新教育实验”的理念。从2002年开始,昆山以全国首家“新教育实验”学校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为试点,成立昆山市新教育实验区。

本文地址: http://www.hksjt.com/kunshanxinwen/500.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!

下一篇:昆山彩民喜获刮刮乐“66顺88发”头奖25万元

上一篇:2016年苏州市中考录取分数线出炉

分享给小伙伴们:
本文标签:昆山 昆山市 昆曲 素质教育 告诉记者
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,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,带来共鸣,带来思索,带来快乐。

签名: 验证码:

评论列表

    Copyright © 2018 昆山生活网 版权所有 手机版